三年后。

    北粱的这三年,皇帝上位之时因为兵权流失,国库空虚,忠良被害,奸臣当道,成最中庸的皇帝,如履薄冰。

    皇宫之乱之后,一改中庸之道,在内忧外患的解决之后,大展身手,指点江山。

    如今的北粱,做到了枕着的,道和天地,德配阴阳,人结诸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制服反叛,信达军民,纪纲肃清。

    政事严整,臣贤君正,子孝父慈,兄友弟恭,君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

    郭家之人胜仗归来之时,依旧坚持着,功成身退的原则,不管陛下多少顾茅庐,那些子弟就是不愿意入仕。

    而他们不入仕的推托之词,永远都是一个:“战乱一平,我们这些武将,脑中无墨,派不上用场,需要做更有用的事情。

    其中比起他们的战功,那日杜星暖交给阮大人的令牌,召集到的人,在宫门口外,想要抵抗刘国舅控制的军队。

    那些令牌皆是表兄们的,那群人里,有看到二表兄令牌的所有大夫,医学子,以及药商前来。

    三表兄的令牌召集了所有在他武官里学习的练家子!

    有四表兄令牌召集的所有商人,人数最多的得数郭黑恭令牌召集的人,所有汴京的佃农,全部出动,那些几乎都是每日在田野里劳作。

    如今风调雨顺,陛下隆恩,吃得饱,力气就大,又有李定令牌指挥动的丐帮,有所发挥的作用之大,可想而知!

    所谓郭家战功,名望,民心所向,众心所归,若是继续在朝堂之上,就算陛下依旧信任,可是陛下参身边的人呢,或是下一个帝王呢?

    于是干脆又干回那些行当,开武官的开武官,耕作的继续耕作,从商的继续从商,悬壶济世的继续接济!

    但是郭让和郭白吉俭便没有这般幸运了,本就是陛下为太子选的储臣,外加娶了两个郡主,自然逃不开陛下的魔掌,老老实实的做官!

    而外祖父,如今真的是年岁已老,陛下是不放也得放了。正因为如此,郭家战功再多,依旧成为最低调的官家,没有兵权,只有两个太子近臣!

    而如今的太子已经变成了景王!没有办法,原太子游历了整个北粱,铲除了无数贪官污吏,还有无所为的废官之后,去往南诏,被南诏的百花盛宴所吸引,说什么也不愿意回来,留在南诏成了一个封王!

    所以景王和刘珊芸连续逃了好几次,都被陛下给抓了回来,后来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