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告完天地,明军正式开拔。

    始终表现得非常窝囊的朝鲜国王李昖,豪气了一把,他表示要亲自送陆离、杨镐出征。

    大家欣然从命。

    众将骑马并进,浩浩荡荡出了汉城,正说着话,文官出身的杨经略使忽然离开大路,朝着一条布满坚冰与雪块的小路跃马疾驰。

    见状,以陆离为首的众将纷纷跟上,黑鬃马甚至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轻松超越,以彰显自身不凡。

    可转念一想,杨镐毕竟是自家主人在前线的大靠山,不能得罪,还是低调为好。

    李昖见众将离去,不甘示弱,仿佛知道自己已经彻底被看轻,必须挽回形象,便紧紧跟在后面。

    众将士茫然。

    朝鲜国王身后的随从与大臣不知所措。

    他们根本追不上去。

    你追我赶,前行了大约百十里,经略使杨镐猛然回首,看向紧紧缀在后面的李昖,欣然道:

    “王可与共事矣!”

    “……”陆离。

    论起装叉,谁能比得上文人。

    等这个小插曲过去,近三万明军士气高昂地跃过乌岭,并于三日后抵达位于山脉脚下的闻庆县城。

    此处曾是壬辰倭乱开始时,小西行长与加藤正清,大暴走的第一阶段终点。

    开拔以来,始终表现沉默的麻贵似乎想起自己是个提督,向李朝大将军权慄提了一个要求:

    “我师陆路粗备,独水兵屡檄不至。”

    显然,明军需要来自李朝水师的支援,他们得去蔚山附近海域,与己方汇合。

    这是个非常奇怪的要求。

    因为,陆离已经非常清楚地上报了自身在海上的经历,包括击杀来岛通总以后,李舜臣的实力反而迎来了下降——

    扮演者离去。

    即便有大将军炮相赠,两个月时间而已,又能恢复多少实力?

    就算李舜臣是名副其实的战神,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也无法绕过顺天、巨济、釜山几个倭军水师集结的重要港口,袭击位于东侧的蔚山吧。

    视线投向权慄。

    毕竟,他是李朝大将,能够号令李舜臣,也知道内幕消息。

    在陆离的注视下,权慄满脸坦然,没有半分犹豫道:“可以。”

    水师有一面旗帜,名为:李舜臣。

    陆军方面同样也有标志性人物,正是老将权慄,他曾率部在幸州山城大败过倭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