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口,出南昌城东十八里。

    ??泾口不是险,它只是金溪湖几条支流中的一条,这里的水势较其他处更加的平缓,而且水面也浅,即使不架桥也可通过。

    ??加上泾口周遭是难得的平地,更利于大军涉渡,故而骆永胜笃信宁海军一定会选择将这里当成渡河之所。

    ??而这支宁海军也没让骆永胜猜错,他们确实来了,与着骆永胜隔河相望。

    ??“等他们渡河,半渡而击之。”

    ??这泾口的地势没什么好利用的地方,故而也用不上什么奇谋妙计,兵法战术。所以侯秉忠只能给骆永胜进言最简单一个最适合眼下的建议,那就是半渡而击。

    ??先放一部宋军过河,然后趁着前部立足不稳,而其后部还涉于水中之际大军掩杀,攻其无法成阵这一弱点。

    ??骆永胜虽然这几年没少读兵书,但毕竟没有实践过,故而临于阵前不急着调兵遣将发号施令,他有一点好,那就是听劝。

    ??对侯秉忠的建议不能说言听计从,但也是非常的尊重。毕竟人家前前后后当了小二十年的兵,熟能生巧,怎么也得比他骆永胜厉害点。

    ??既然连侯秉忠也只能想到这种老实办法,那就用老实办法。

    ??“列阵等着吧。”

    ??骆永胜抬头看了下日头,四月末旬的天已经很热了,将近五十斤的甲胄穿在身上,让骆永胜汗流浃背,口渴难耐。

    ??他热,对面的宋军又哪里能不热。

    ??宁海军的指挥使叫文辉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将了,早年大宋灭南唐的时候就开始从军入伍,冲杀阵前,戎马已有三十多年。

    ??此刻这位文老将军自然也看到了眼前泾口对面的所谓楚军,微微有些蹙眉不爽。

    ??洪州造反的消息跟着寇凖命令传到杭州的时候,已经有近二十年没上过战场的文辉良便激动起来,即使再有两年就到了花甲之岁,可文辉良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整备三军,兵发洪州。

    ??自古兵贵神速,文辉良当然不愿意给反军一丁点准备的机会,不仅自己进军,还专程写了一封信送交宣德军指挥使李希,与后者约定同达洪州城下的时间。

    ??结果倒好,他这边催军赶马都到泾河了,结果却得知李希的宣德军还离着他二百里呢。

    ??真他娘墨迹。

    ??虽然心里面气的要死,可文辉良也没办法,他指挥不动宣德军,寇凖的相令或者说朝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