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龙腾股海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悉尼歌剧院与《卡门》

    2005年2月8日,中国大年除夕。

    北半球的中国,虽说春风正试图唤醒冬眠中的杨柳和小草,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并没有脱去冬衣。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虽然时差与中国只有二至三小时,但是季节却完全相反,现在还是一年中的夏季。你看,此刻在悉尼港湾旁的人行步道上吹着海风悠然漫步的杨满仓一行数人,个个都穿着单薄的夏衣。

    杨满仓夫妇和张小山是今天上午空降到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在下榻的酒店休憩更衣和午餐后,杨飞便带他们来到了港湾。按照到澳洲旅行的所有中国人的习惯,首先要参观的就是悉尼也是澳大利亚的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自然,杨飞也不能免俗,第一站就是带父母还有同行的张叔叔游览悉尼歌剧院,并在剧院内的贝尼朗餐厅晚餐,然后欣赏歌剧《卡门》。

    在悉尼歌剧院附近的停车场停好车,步行前往歌剧院的途中,杨飞讲了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约恩乌松与歌剧院的故事: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看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并没有料到又一个“安徒生童话”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1957年1月29日,悉尼NSW艺术馆大厅里,记者云集,评委会*宣布:约恩乌松的方案击败所有231个竞争对手,获得第一名。设计方案一经公布,人们都为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脱群的设计而折服了。但是,谁又曾知道,约恩乌松的方案最初很早就遭到了淘汰,被大多数评委枪毙而出局。后来评选团专家之一,芬兰籍美国建筑师埃洛沙里宁来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它才被从废纸堆中重新翻出。埃洛沙里宁看到这个方案后,立刻欣喜若狂,并力排众议,在评委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游说工作,最终确立了其优胜地位。

    1957年冬天,约恩乌松被宣布赢得了竞赛,得到了较为丰厚的奖金。乌松于1957年访问了悉尼,帮助监督该项目的建造。1963年2月,他将他的工作室搬去了悉尼。

    悉尼歌剧院从1959年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