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满舵测试”

    “右满舵测试”

    “气囊压力测试”

    “右主机测试”

    “左副机测试”

    “右副机测试”

    “停车,加压降低高度”

    “机下降测试”

    “机上升测试”

    “抗风测试”

    ……

    一连几天紧张的测试,终于得出最终结果,动力有些不协调,船体有些倾斜等等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正式开始解系留绳放飞。

    转了一圈降落下来没问题,上升飞了一圈没问题,下雨天飞行没问题,大太阳反射层反射热能没问题,发动机斜着又上升又前进没问题,转向没问题,长时间飞行没问题……

    飞艇长55米,宽10米,高七米,四台发动机总马力260匹,实际应用不过130匹,时速达到160公里每小时!要是马力开那就完了,飞艇承受不住。

    极限情况可以载重2060公斤货,不过依靠自身就升不起来了,发动机得倾斜着边提供升力边前进,很费油费事。

    一连测试一个月都没问题,那就开始造第二艘第三艘,崇祯十四年就快完了,这一年得出点成绩不是?

    造一艘成本很高,要上万两银子,一次造几艘成本就降低很多了,有些相同的零件只需要几个,造一艘需要几个,调整生产很麻烦,五艘十艘需要的几十个,调整生产才能划算点。

    徐伟再调集了些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大的小的都出来干活,不能读死书,一次造五艘更大的!

    新的飞艇长100米,下部分宽22米,高18米,两万立方米左右,自重11吨多,这是计算的装配完整的数据。

    还是三角形结构,看起来像一只大鸟,长宽高增加了一倍左右,升力就增加了五倍,这就是“做大才能做强”!

    五艘飞艇就在研究中心的院子里组装,这次各方面计算的比较详细,可以焊接了,但为了结构强度,还是用螺丝固定再用交流氩弧焊焊接,

    徐伟给学生们设计好图纸就不管了,先前那艘动力太大,得换一半动力的,也就专心研究50马力和25马力汽油发动机。

    想提升发动机马力很难,但要减弱就简单多了,而且一般不出问题的话减弱后的发动机体型比例更小,运行更稳定,故障率更低,油耗更低,这应该就是技术成熟吧。

    快过年了,去关岛的李杰灵还没回来,估计今年是回不来了,保密的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